“中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年代,一个激情飞扬的年代,一个有志者心想事成的年代,作为一个中国人,谁错过了这样一个年代,将后悔一生。”——施斌
日前,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施斌教授领衔的创新创业团队的“地质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成果,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中国科研团队在地质与岩土工程监测领域取得的又一项引领国际科技前沿的重要成果。
这一奖项,是对该团队历经20年攻关的总结。项目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设备,创造性地建立了地质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体系,在地质工程灾害机理和理论判据方面取得新突破。而作为该项目成果转化的摇篮,苏州工业园区以其开放创新的良好氛围和自主宽松的创业环境为团队成果转化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家有梧桐引凤栖
2009年,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在园区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园区进一步推进校地合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功能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标志着园区与南大的全面合作关系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施斌教授课题组受学校委派,到园区继续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将十余年研究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进行成果转化。“要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就必须不断创新,而要完成从创新到成功创业的全过程,必须要有持久的激情。因此为了满足心灵深处的不安分和理想,我来到了苏州。”
产学研平台助创新
“园区领导思想都很解放,有创大业的智慧和才气,站得高看得远……”在园区这个创业天堂,施斌教授团队获得了多个“领军人才”项目支持,一批科研成果得到有效转化,数家高新企业相继成立,一个以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苏州市基础工程分布式传感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和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为核心的产学研平台在园区落地生根,开始结出丰硕的成果。施斌教授坦言:“这一阶段是本成果形成过程中最具挑战、最为艰辛、最能考验信心、决心、毅力和胆略的生死关键阶段,谁能够挺过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谁就能看到成功的曙光!”
“纤神经”成果促发展
经过近20年的科技攻关,从2016年起,施斌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开始进入快速应用和推广阶段:40余种产品推向了国内外市场,并在长三角和京津冀地面沉降区、南水北调、三峡库区、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北京故宫、锦屏电站、延长油田、城建隧道等300余个项目中得到应用,相关技术产品出口至英国、美国、意大利、智利、马来西亚多国,节省部分工程监测费用70%至80%,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施教授曾激情澎湃地说:“将光纤变成连接人类与大地之间的‘神经’,让我们能够感知大地,减轻各类地质与岩土工程灾害,造福人类,乃是我毕生的追求……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更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贡献自己的科研成果并尽快让它转化为生产力,造福人类,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国家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
事实上,在园区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有着千万个与施斌教授一样怀揣伟大梦想,始终将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的科研工作者,是他们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造就了园区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产业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而园区一直以来“亲商亲才”的人才战略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创新人才荟集。
自园区2010年实施“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以来,9年累计评选并表彰各类人才3428名,为园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提供了强大的智慧支撑和人才保障。“筑巢引凤”打造人才高地,“聚才引智”引领创新发展,园区接下来将继续解放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创新创业活水加速涌流。
2019-01-18 14:35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官网 责任编辑:曹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