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系列讲座

▌ 太沙基讲座(Karl Terzaghi Lecture)

该讲座是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岩土分会为纪念现代土力学奠基人太沙基(Karl Terzaghi)博士而设立的。始于1963年,每年举行一次(1965,1973因种种原因没有举行),报告内容刊载于ASCE主办的学报上。报告人来自世界各地,均为岩土工程界的顶尖人士。能在ASCE年会上做太沙基报告,既是对报告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擅长专题的高度总结。正因为如此,太沙基报告在圈内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和英国的朗肯讲座并列为岩土工程界的顶尖荣誉。—>官方网页

▌ 朗肯讲座(Rankine Lecture)

该讲座是为了纪念土力学早期奠基者Glasgow大学W. J. M. Rankine教授(1820-1872)而设立的,开始于1961年。讲座由英国岩土协会(British Geotechnical Association)主办,和太沙基讲座(Terzaghi Lecture)同是国际岩土工程界最高级别的讲座。一般每年3月举行。1961~1972年的朗肯讲座在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举行,自1973年以来则改在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举行。主讲人简介及相关讲座报告刊载于期刊《Géotechnique》上。朗肯讲座人每年由英国学术界投票推选,被推选者要求具有世界影响的学者。在偶数年份颁发给英国本土的学者,在奇数年份颁给国外学者。—>官方网页

▌ 谷德振讲座

谷德振先生,河南密县人,是我国工程地质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创立者,创建了原中国科学院地质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室(现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院重点实验室)并出任首位主任,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讲座是我国工程地质领域的最高讲座。2017年11月18日至20日,第一届谷德振讲座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在京召开。会议由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院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中国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IAEG岩土体结构性委员会(C29)、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委会、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应用第四纪专委会、《工程地质学报》协办。—>历年报告

▌ 黄文熙讲座

黄文熙先生(1909-01-03~2001-01-01),江苏吴江人,是我国著名的水工结构和岩土工程专家,我国土力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事业的开拓者,毕生致力于水利水电科研教育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多个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我国水利水电科研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9年,黄文熙毕业于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工科学士学位。留校任教一年半后到上海慎昌洋行建筑部任结构设计员,参加了几座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在设计一座17层钢架结构时,创造了“框架力矩直接分配法”,完满地完成了设计任务,深得当时建筑部主任的赞赏,称誉他“具有解决困难任务的特殊能力”。

1933年,黄文熙考取清华大学第一届留美公费生,主修河工专业。学校指定中国河工专业的创始人李仪祉和沈百先为导师,先安排在国内参观实习一年,1934年秋人美国依阿华大学,1935年春转至密歇根大学,师从S.铁摩辛柯(Timoshenko)及H.W.金(King)两位教授,学习力学和水工建筑,在取得硕士学位时因成绩优秀被授予斐加斐荣誉奖章,并破格免试攻读博士学位。他只用了一年半时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格栅法在拱坝、壳体和平板分析中的应用》,受到导师和答辩委员们的称赞,并被授予西格玛赛荣誉奖章,当时,《底特律日报》和《密歇根日报》都有专文称赞他是“密歇根大学多年来才华最出众的学生,在结构和水利工程两个领域内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在美学习期间,他还受到土力学奠基人K.太沙基(Terzaghi)的深刻影响,对当时尚属新兴学科的土力学给予高度注视。1937年初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后,他又到美国垦务局实习半年,参观、考察了十几个正在建设的大坝工地。

1937年夏抗日战争前夕,黄文熙先生接受中央大学的邀聘,毅然回国。由于中央大学已内迁,他先后在杭州浙江水利局和西安东北大学短暂工作,1937年冬几经辗转到达重庆。此后他在中央大学水利系担任教授、系主任,并兼任水利部水利讲座、中央水利实验处特约研究员、土工实验室主任等职。他在国内首次开设了土力学课程,建立了国内大学的第一个土工实验室。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校迁返南京。在40年代,他不顾身患肺结核病,坚持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了《挡土墙土压力研究》、《水工建筑物的土壤地基的沉降量与地基中应力分布》等论文,多次受到当时水利部的嘉奖。

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南京大学后,黄文熙先生任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工程系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先后在南京工学院、华东水利学院任教。1952至1956在河海大学任教授并创立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同时担任水利部南京水利实验处处长,为建国初期中国的水利水电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6年起,黄文熙先生调任清华大学教授并兼任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58年水利科学研究院改组为水利部、电力部所属的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他在清华大学执教的同时,仍兼任该院副院长,负责全院的学术领导工作。

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曾被隔离审查,但仍关心国际上土力学的发展,为土的本构关系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978年,黄文熙先生以古稀之年出任清华大学水利系土力学教研组主任,创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同时兼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顾问。2001年1月1日,黄文熙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2岁。

他善于抓住生产实践中的关键性学术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基本研究,十分注意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例如,提倡用格栅法分析拱坝应力、阐明影响砂土液化的许多因素,提出用振动三轴仪研究液化问题等。他建议用砂井和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用反滤层和排水井防止闸坝地基渗透破坏;用补偿基础原理建造水闸;用就地浇注混凝土防渗墙阻塞砂粒地基的渗漏等。他参加了治淮和治黄工程中一些水闸和佛子岭、梅山、板桥、岳城、新丰江、毛家村等水坝的科研与加固工作,以 及武汉长江大桥、上海宝山钢厂及其它一些工程的有关河道冲刷防护与地基加固处理的咨询工作,并对这些工程提出了积极建议。

1998年在黄文熙教授诞辰90周年之际,《岩土工程学报》创办了黄文熙讲座栏目,黄文熙讲座撰稿人由全体编委投票选举产生,讲座文稿刊登在每年前两期。为弘扬黄文熙教授开拓进取的治学精神,促进岩土工程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加强学术交流,《岩土工程学报》自2006年起在刊登黄文熙讲座文稿的同时,每年举行黄文熙讲座报告会。—>历年报告

▌ 陈宗基讲座

“陈宗基讲座”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为了纪念已故的国际著名岩土力学专家、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首任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宗基先生所设,是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最高学术论坛。《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于2006年起设立“陈宗基讲座”栏目,每年发表1~2篇高水平的讲座文章。每年3月份前,《学报》编委会在征求编委和有关专家意见基础上向学会推荐3~5名主讲候选人,由学会发文征求各专业委员会、各地方学会意见,并由各专业委员会、各地方学会从3~5名候选人中各推荐1名主讲人给《学报》编辑部。编辑部组织相关人员商议后决定1~2名主讲人作为“陈宗基讲座”栏目主讲专家,报请学会同意。历届”陈宗基讲座”系统回顾了我国岩石力学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相关成果,在凝练学科精髓、探寻学科研究方法、展望学科发展方向和引领学科向国际领先水平迈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历年报告

方晓阳讲座

“方晓阳讲座”是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学会(ISEG)为了纪念已故的环境岩土工程学先驱、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学会创始人、原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方晓阳(Hsai-Yang Fang)先生所设。2022年起设立,首任主讲人为Hilary Inyang教授。—>历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