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把我身无分文丢进沙漠,只要有人经过,我很快又是富豪

“赚钱的能力是上帝赐给我们的一份礼物”——石油大亨洛克菲勒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有句名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控制该产业的人,非洛克非勒莫属。全美九成以上的石油市场,一度由洛克菲勒旗下企业掌控。

“即使把我身上的衣服剥得精光,一个子儿也不剩,然后把我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带,只要有两个条件——给我一点时间,并让一支商队从我身边路过,要不了多久,我就会成为一个新的百万富翁。”从一文不名的毛头小子到纵横捭阖的石油大亨,洛克非勒的发家故事,演绎了另一段美国梦。

有人说他是唯利是图的野心家,有人说他是慷慨大方的慈善家,但在比尔·盖茨看来,“我心目中的赚钱英雄只有一个,那就是洛克菲勒”。

“最会赚钱的英雄”

16岁的洛克菲勒在美国俄亥州的一家干货店当职员,每星期赚5美元。19岁,他下海经商,倒卖谷物和肉类。从这时起,洛克菲勒将每一笔收支记录在册,甚至不漏掉一个便士的慈善捐款。经过三年积累,22岁的洛克菲勒进入石油业,并于1870年创建标准石油公司。

此时,洛克菲勒已不满足这种储蓄式的创富速度,1882年,他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一一托拉斯,这个极易聚集财富的结构,使标准石油两年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石油大王”。

1910年,洛克菲勒的财富已达10亿美元。好景不长,第二年美国最高法院便定裁定解散托拉斯。

尽管巨大财富引起社会的警惕,洛克菲勒本人却还是那个虔诚的基督徒,严格遵循浸礼会的教条生活——不得喝酒、抽烟,甚至跳舞。

与一般意义上的富翁习性不同,洛克菲勒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无甚兴趣,也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的西服,一生沉溺的爱好只有骑马。

功成名就之后,洛克菲勒选择了隐退。1896年。57岁的洛克菲勒离开纽约总部,秘密地搬到了自家的庄园,公司事业逐步过渡交班给了他唯一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和慈善事业

退休后,洛克菲勒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慈善事业,“和石油业一样,慈善事业同样需要垄断和联合,这样才能使自己强大,从而打败竞争对手。”

对于慈善,洛克菲勒采用的也是“托拉斯战术”,冠名“洛克菲勒”的研究所、教育委员会、基金会先后成立,他的捐款总额超过5亿美元。对此,有人表示尊重和感谢,也有牧师遣责洛克菲勒的赚的是“肮脏钱”,因而拒绝了一笔10万美元的捐款。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其海外授资中独占鳌头。

众所周知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一项事业;鲜为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据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会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

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去世,享年98岁。

据估算,洛克菲勒的个人财富不少于14亿美元,他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十亿级的富翁。美国当年的GDP为920亿美元,就个人财富所占GDP比重而言,美国至今没有人超过洛克菲勒。

《纽约时报》曾这样写道:“洛克菲勒先生的财产,可能是任何一位私人美国公民凭个人努力所可能累积的极限。”

“没办法,我天生就是这样的人”

洛克菲勒生前曾经说过,“即使把我扔到沙漠里,只要有商队路过,我照样可以成为百万富翁,没办法,我就是这样的人。”

很多人不以为然,洛克菲勒不是在吹牛皮吧?那么让我们看一看,他是怎样赚到生命中最后两笔钱的。

菲勒活了98岁,临死前,他让秘书在报纸上发布了一条消息,说他即将去天堂,愿意给失去亲人的人带口信,每人收费100美元。

这一看似荒唐的消息,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心,结果他赚了10万美元。如果他能在病床上多坚持几天,赚得还会更多。

他的遗嘱也十分特别,他让秘书登了一则广告,说他是一位绅士,愿意和一位有教养的女士同卧一个墓穴。结果一位贵妇人愿意出资5万美元和他一起长眠。

他那别具匠心的碑文,正好点破了他如何不断地在平凡中创造奇迹的秘密——“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财富,而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