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I之星评选,创始于2004年,是南京大学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ACEI)年终总结的传统项目。每年从课题组中选出1位同学,凭借优秀的表现,当选年度ACEI之星,让我们一起看看ACEI之星们的风采吧!
2024年度ACEI之星——吴冰
吴冰,女,202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朱鸿鹄教授,主要从事冻土多场信息光电联合感测与灾变演化机理研究。在博士期间,她针对寒区工程地质监测与评估中的难题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创新性地将先进传感器技术应用于冻土监测领域,为解决高寒环境下原位水热参数精确获取这一技术难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解决方案。她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Engineering Geology》、《Journal of Hydr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展现出卓越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她作为核心成员,先后参与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研究,并参与完成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多处冻土原位监测示范站的设计与建设工作。在科研实践中,吴冰同学展现了出色的组织领导才能与团队协作精神。她积极承担团队协作任务,带领同学们开展室内模型试验与原位监测等工作,有效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她先后获得江苏银行奖学金、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带领团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银奖,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2次获得优秀报告奖。
2023年度ACEI之星——王静
王静,男,2022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朱鸿鹄教授。他的研究专注于地质工程界面动力灾变感知与评价。自攻读博士学位以来,先后参与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研究,结合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研发了一套多源异构海量感知数据挖掘与结构健康评价系统,为保障工程通水安全提供了技术手段;高质量完成长江口二号古沉船整体打捞光纤监测技术研发课题,并参与建设长江三峡库区特大型滑坡、川藏交通廊道地质灾害多源多场监测示范站共5处,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出了贡献。在香港理工大学访学期间,他还与殷建华教授团队共同研发了边坡土钉施工质量的新型无损检测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成功的推广应用。在这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中,王静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赢得了工程一线人员和师生们的高度认可。目前已发表SCI检索论文4篇、EI检索论文1篇,作为第一完成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江苏银行奖学金、国际会议最佳海报奖等。
2022年度ACEI之星——王德洋
王德洋,2020级博士生,师从朱鸿鹄教授,研究方向为基于光纤感测的滑坡-管线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获得过博士英才一等奖学金荣誉。目前在《Engineering Geology》,《Measuremen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录用SCI论文1篇,另有1篇论文审稿中,授权1项第二作者国家发明专利。主参与了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现场实施工作,并且负责1项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协助老师完成多种项目报告及项目进展PPT,并和同门师弟们多次前往新铺滑坡、珠三角输水隧洞、上海古沉船打捞项目现场进行野外现场调查和传感器布设与测试工作,积极推进各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2021年度ACEI之星——叶霄
叶霄,男,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朱鸿鹄教授,研究方向为库区滑坡监测预警。自进入博士学习阶段以来,参与了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现场实施工作,先后6次、累计78天赴三峡库区奉节段,开展库岸滑坡野外调查和监测布设工作,参与建立了特大滑坡多源多场监测示范2处,为揭示库区滑坡多场演化过程和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由于研究方向的特殊性,库区滑坡监测往往需要长周期的野外工作,在这一系列科研工作中,叶霄同学不骄不躁、不惧艰苦,能够在复杂的执行过程中灵活地克服困难、高质量地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此外,叶霄同学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获得2次国际会议最佳海报奖。